二胎政策现已出台,全面放开二胎是这一政策的核心要义。国家每次提出的治国方针都会促使某些行业发生变化。此次,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制定的二胎政策对房地产、教育、母婴等众多行业产生了直接影响。据专业人士分析,二胎新政将使住宅总需求提升3%。功能型的110 - 120平米小三居会成为刚需产品,140 - 150平米的舒适型三居将成为首次改善型产品,170 - 200平米的大户型则会成为再次改善型产品。
住房需求的影响

就需求量而言,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人口性别比例呈现男多女少的状况。在此情况下,我们把女性人口数量作为计算依据,在22岁至41岁这个比较适宜生育二胎的年龄区间内,女性人口数量达到2.3亿。其中,已婚女性大约有1.5亿,大致估算下来,能够生育二胎的家庭约有1亿户。调查显示,有43%的人不打算生育二胎,如此一来,计划生育二胎的夫妇大概有5700万对。假设这5700万人口在未来的5年中均匀分布生育,那么每年将会新增1140万二胎人口,这也就意味着每年会有1140万个家庭迎来新生命。家庭人口的增多必然会使住宅需求发生变化,按照保守估计,平均每人新增的住房面积为30平方米,这样每年就需要新增3500万平方米的住宅需求。2014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0.5亿平方米,除去政策性住宅等因素的影响,粗略计算的话,二胎新政会为房地产市场带来3%左右的增量需求。
就需求结构而言,当下新建商品住宅里,两房产品依旧占据主流地位。其一,80后人群逐渐成长起来,即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多子多福、子孙满堂这样的传统观念在民众思想中可谓是牢不可破,而二胎新政策也为这种传统观念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在现有的城镇当中,将会出现大量由两居室换为三居室的首次改善需求以及功能型小三居室升级的改善需求。其二,诸如“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捋顺药品价格,实现医疗、医保、医药联动”等医疗体制改革举措将会造福全体民众,“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将会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削减家庭教育的费用支出,从而推动消费,激发居民改善住宅的消费热情。
住房品质的影响
在本次会议里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就必须坚守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往后会更为关注把低碳、环保渗透到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之中。随着雨水回收再利用、地下车库采光井、太阳能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等新技术被应用和推广开来,老百姓会切身体会到绿色低碳小区带来的好处以及对个人生活品质的提升效果。 另外,数字中国和智慧中国的建设会让“互联网+”、物联网迅速进入社区,走进普通百姓的家中,网络生活不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而是会覆盖所有年龄段。由移动互联网+家居信息化+物联网+运营智能化+十分钟生活圈构建而成的“智慧社区”,将会完全改变人们过去对住宅小区的理解与认知,业主在家只要轻轻点击手机屏幕,就能满足生活中的一切需求。
生育二胎的适育人群在毕业之后经历了数年职场的奋斗与磨砺,其中的大部分人已然发展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经商之人也取得了些许成绩,都处在事业上升阶段。这类人群在时间与精力方面都很难同时顾及事业和家庭,那新生儿由谁来照料呢?退休的父母显然是更为适宜、令人放心的选择。我国传统的养老观念尚未发生改变,居家养老依旧是社会的主流形式,即便二胎政策尚未放开,老一辈人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倾向于和独生子女共同生活。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中青年群体,不管是从心理层面,还是现实生活需求方面来看,都对三居室及以上的住宅存在需求。今后,在项目开发产品的定位方面,中大户型所占的比例将会有所提高。110 - 120平米具备功能属性的小三居室将会成为刚性需求产品,140 - 150平米较为舒适的三居室将成为首次改善型产品,170 - 200平米的大户型则会成为再次改善型产品。
除了产品面积这一因素,要怎样设计户型才能更好地兼顾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幼儿的生活习惯呢?园区内卫生服务站、生活便利店的面积大小与位置安排,健身场地的面积设定和选址,健身器材种类的挑选以及数量的比例分配,各类绿植的组合搭配,微地形的规划,人流与车流动线的设计等,都会因此出现较大的变动,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思索与探究。
住房成本的影响
在未来,住宅相关设施配套的要求会得到提高。首先,基础设施费需要增加,像给排水管径得加大、供电负荷得提高、绿化的面积与档次要改善、智能化硬件设施得强化等。其次,建安工程费也要增加,在挑选建筑材料时,不但要顾及绿色环保,而且要考虑安全、舒适和耐用,公共空间的地面要防滑,活动场地和业主交流空间的面积要足够,还要配备空间宽敞的电梯,方便婴幼儿推车和老年轮椅进出。最后,物业管理成本也会增加,不同年龄段人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会使物业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公共部位和公共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费、保洁费、绿化费、秩序维护费以及人工、办公等费用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总体而言,“五中”全会的各项新政策,对房地产行业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产品定位、规划设计、建筑施工以及物业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将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迎来全新的升级。与此同时,这也是对当下开发企业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的又一轮考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