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准入难?“互联网+”标准缺失成阻碍

网友分享 |      2024-10-05 21:07

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下,智能家居成为企业涉足“互联网+”的一个入口。家居业乃至电信行业,都将智能家居视为转型的关键突破口,期望能在智能家居构建的生态圈里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事实上,“互联网+”的标准问题目前对企业来说较为棘手,这一问题促使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呈现出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迎“互联网+”新机遇

《智能家居准入难?“互联网+”标准缺失成阻碍》

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研究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的总体规模会达到710亿美元,到那个时候,中国市场的规模也会达到1396亿元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中所占比例为32%。奥维咨询预估,到2020年的时候,智能家居的产值将会突破万亿元。

智能家居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得益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战略性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得到了政策方面的支持与引导。近两年来,政府大力扶持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信息消费,智能家居产业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就如同细胞之于生物体一样),借此契机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3年8月1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在这份意见中,着重强调要大力普及宽带,提升宽带速度,从而推动信息消费的持续增长,而这些举措无疑为智能家居的发展筑牢了根基。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协同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十多个部门共同发布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地把智能家居纳入到9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当中。于是,智能家居行业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互联网+”概念被明确提出,这就如同为传统家电行业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从一个方面来讲,它加快了传统家电产品迈向智能化、网络化的速度;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是推动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携手合作以实现转型升级的强大助力。

长虹的“互联网 +”战略转型也好,TCL的互联网智能生活品牌也罢,其核心都在于互联网化与智能化。它们所探索的是一种“终端 + 数据 + 内容 + 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打破黑电、白电、手机、通信等传统产业之间的界限,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从而推动互联网模式下智能家居生活方式的形成。在“互联网 +”的推动之下,家电走向互联网化,互联网实现实体化,家电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开展跨界合作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平台之争谁唱主角?

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身为传统家电厂商,察觉到近两年来身边一下子多出不少“打法迥异”的竞争对手。他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这样的情形让他觉得“应接不暇”。

“他们宣称硬件无利可图,盈利点在于后台,之后又凭借服务来赚钱,这可把我们这些传统企业一下子给弄懵了,我们一直都是靠着硬件来获取利润的。”杨东文讲道。 除传统家电制造商与互联网企业之外,电信运营商也是积极构建智能家居平台的一股重要力量。伴随移动宽带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电信运营商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

当下,三大基础运营商都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战略。中国移动布局相对较早,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宜居通”业务,借助手机客户端和门户网站,重点提供WiFi路由、安防告警、视频监控、家电控制等功能,以此满足用户对智能家居现代生活的需求。虽然电信运营商拥有宽带和无线资源,试图占据智能家居的“入口”,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宽带的普及程度并不高,部分运营商的入户资源存在限制,这就导致电信运营商目前对智能家居产业的影响力比较有限。

另外,智能家居涵盖众多产业链环节,电信运营商对智能家居的拉动作用比较有限。而且,电信运营商常常被认为缺乏互联网基因,智能家居也并非其优势领域。所以在平台竞争这一方面,当前电信运营商还是被家电厂商和互联网企业盖过了风头。

杀手级应用电视或当大任?

智慧家庭若要真正得以实现,就必须有能让消费者产生强烈需求的应用出现。当前,我国智能家居领域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单纯地为了实现智能而进行智能化,仅仅停留在服务“极客”群体的层面,然而消费者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在智能家居领域,至今尚未出现可以引爆整个市场的杀手级应用。

智能家居作为新应用的载体,其控制核心向来是业界探讨的焦点。这与关于平台的争论情况类似,都存在着某种“各自为战”的情况。以前,像智能路由器、智能插座、智能安防镜头这类小型家电,已经被证实无法担起智慧家庭入口的重任。智能手机也曾被手机厂商给予很高的期望,而现在,智能电视也被家电厂商视作智能家居的“主角”。

《中国电子报》记者从杨东文处获悉,虽然当下到底何种事物会成为家庭中心依旧是一个处于探讨之中的话题,但新应用的承载者,必定是在旧时代就占据主角地位的大型家电——电视。在杨东文眼中,电视位于客厅的核心位置、具备娱乐资讯显示中心的功能,而且其操作系统相较于其他家电更为成熟,这三点是电视成为中心的主要因素。就当前呼声颇高的智能电视而言,若想在智慧家庭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还缺少如浏览器、微信这类杀手级应用。开发富有想象力且具备实用价值的应用产品,是智能电视未来发展的走向以及主导智慧家庭的重中之重。

另外,时间成本是智能电视市场尚未被引爆的又一因素。在我国,传统电视机有着庞大的存量市场,要将这些产品全部更新换代为智能电视同样需要漫长的时间。

构建生态标准成较大问题

自2014年开始,智能家居领域就不断有精彩好戏轮番上演,从“各自为战”逐渐演变为“组队较量”。巨头们纷纷开展跨界合作,在这片领域割据混战,其目的唯有一个,那就是“抱成一团”构建智能家居生态体系,而这也恰恰体现出智能家居领域多方相互交织、彼此缠斗的复杂态势。

2014年的时候,腾讯把公众号和QQ物联平台向硬件厂商开放;阿里云助力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小智;京东开展了包括JD +计划、京东微联APP在内的项目,还为硬件创业者开启了众筹项目。海尔大力推行U +系统,美的在启动M - Smart之际与小米达成资本联姻。小米构建了一个以MIUI系统为核心的封闭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将手机、空调、电视、路由器、空气净化器等所有硬件连接起来。

杨光是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无线部门的高级分析师,他对记者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智能家居生态所涉及的产业链极长,体系十分复杂。以前国外有不少大公司进行过尝试,现在苹果也有此类想法,然而这个生态系统太过巨大,根本不是一两个大公司所能掌控的。

杨光认为,智能家居生态体系涵盖诸多产业链,不易管控,实现互联互通也存在困难,这对用户体验产生了影响,而这同样是当下智能家居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众多生态建立起来之后,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其背后的原因在于标准无法统一。杨东文坦率地说:“当前,在智能家居领域,有些企业也在开展标准建设工作。然而,由于企业都在争夺用户,这就使得各个企业制定标准的积极性都不高,现在基本上还是各干各的,各自为战。”

不管怎样,智能家居若要实现普及,关键仍在于基于深刻的洞察,推出契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产品。当下,智能家居市场存在众多品牌,产品也较为分散,几乎不可能有一款单品构建起完整的智能家居体验。所以,产业链需要协同合作,摒弃那种“帝国心态”,强化产业协作,共同构建开放合作的智能家居平台与体系,这样才能够取得突破,推动智能家居在我国加速发展。

  上一篇:星艺装饰VS靓家居:口碑、价格、实力大比拼  
下一篇:智能家居是什么?探究智能家居的诸多好处